-
19歲少年患上阿爾茲海默癥 沒有特效藥 怎樣預防?
環球醫學資訊
2023年02月06日
點擊量:77
1小時條評論
提及阿爾茲海默癥,很多人認為是老年人的專屬。但近日,我國醫生發現了一名19歲的阿爾茲海默癥患者,且既無家族史,也無基因突變。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19歲男孩診斷阿爾茲海默癥 無家族史也無基因突變 1月31日,首都醫科大學宣武醫院賈建平研究團隊在國際知名期...
-
是神經科醫生也是老年癡呆患者 把自己的病例和故事…
環球醫學資訊
2022年09月20日
點擊量:91
1小時條評論
9月21日是世界阿爾茨海默病日,今年的主題是知彼知己早防早智攜手向未來。 阿爾茨海默病,也就是我們俗稱的老年癡呆,目前發病原因不明,是一種不可逆的逐漸加重的大腦神經系統退行性疾病,目前暫無特效藥物治療。 此前,醫學期刊報道了一位非常勇猛的神經科男醫生...
-
阿爾茨海默病日:一場幾無勝算的戰爭 也要掌握主動權
環球醫學資訊
2021年09月16日
點擊量:82
1小時條評論
有一種可怕不是死亡,而是遺忘,這就是阿爾茨海默病。無論是政壇政要,如鐵娘子撒切爾夫人,還是商界大佬,如NBA洛杉磯快船隊老板唐納德bull;斯特林;無論是文弱書生,如2009年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高錕,還是運動健將,如德國的足球運動員蓋德bull;穆勒,都被阿爾茨...
-
世界帕金森病日:我顫抖但我不屈服
環球醫學資訊
2021年04月07日
點擊量:262
1小時條評論
以往,一旦患上帕金森。≒D),以后的人生將是顫抖的,無論智愚貴賤。其實,隨著醫學的發展,各種新的治療手段涌現出來,現在完全用不著一與帕金森病狹路相逢便繳械投降。 每年的4月11日是世界帕金森病日,今年的主題是綜合治療,品質生活,讓我們關注一下如何不屈...
-
有生之年難免與阿爾茨海默病狹路相逢?專家的19條建…
環球醫學資訊
2020年09月21日
點擊量:180
1小時條評論
《人間世》第二季的第7集叫《往事只能回味》,節目中的患者,有的用牙膏給親人打電話;有的剛下病床轉眼就忘了哪個是自己的床;有的人因為害怕忘記,把一輩子整理成24本相冊,在背后寫上字,最后還是認不出相片中的人哪個是自己。 nbsp; 在紀錄片《我只認識你》中...
-
疼痛是什么?中國科學家揭示疼痛的神經起源
環球醫學資訊
2020年04月24日
點擊量:147
1小時條評論
疼痛是什么?幾乎每個人都非常清楚這個問題的答案,但要具體描述自己有多痛卻又沒那么簡單,讓別人知曉自己的疼痛則更加困難。事實上,對疼痛的客觀和準確評估是疼痛研究的最大難題之一。近日,來自中科院心理所等單位的研究人員,在《神經科學雜志》上發表了一項研...
-
世界帕金森病日:與帕金森病長期和平共處
環球醫學資訊
2020年04月08日
點擊量:178
1小時條評論
帕金森。≒D)被醫學界毫無異議的稱為最痛苦的疾病。究竟有多痛苦? 晚年被帕金森病困擾的文學巨匠巴金,在書中曾寫道:有時候一支筆在我手里有千金重。拳王阿里擊敗了無數對手,卻被帕金森制服,并把與帕金森的對抗稱為一生中最艱難的拳擊賽。著名數學家陳景潤攻克...
-
新療法為卒中恢復帶來曙光
環球醫學資訊
2018年02月02日
點擊量:227
1小時條評論
加拿大阿爾伯塔大學的科學家正在測試一項實驗性療法:針對脊髓的治療或將成為增強卒中患者恢復的關鍵。研究發表在《Journal of Neuroscience》。 研究者將名為軟骨素酶ABC(ChABC)的藥物注射入卒中28天后的大鼠的脊髓,發現它們可通過誘導大腦和脊髓回路連接的重新...
-
難治性小兒癲癇被破解 為患兒帶來新希望
環球醫學資訊
2017年12月14日
點擊量:173
1小時條評論
癲癇,生活中并不少見的疾病之一。據統計,我國約有900萬癲癇患者,其中小兒是所占比例較大的群體之一。并且小兒癲癇患者中由于父母親認識不足等原因導致沒有接受任何治療的患者并不在少數;蛟S家長覺得反正沒有辦法根治,索性就不治療了。近日,從復旦大學附屬兒科...
-
增強多發性硬化治療有效性就靠……
環球醫學資訊
2017年12月12日
點擊量:161
1小時條評論
新研究顯示,使用人體細胞自然產生的分子;撬,能增強當前多發性硬化(MS)治療的有效性。美國斯克里普斯研究所(TSRI)的科學家發現,;撬釒椭|發名為髓鞘再生的過程,這對修復MS中受損的神經細胞至關重要。研究近日發表在《Nature Chemical Biology》。 TSRI...